全国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China National Master of Valuation Educational Supervisory Committee


最新动态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全面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内涵发展——在学科评议组、专业学位教指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9日 00:00 浏览次数:【

全面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内涵发展


——在学科评议组、专业学位教指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杜占元

2017年4月14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学科评议组、专业学位教指委工作会议。这是两个专家组织多年来第一次在一起开会,这也是继年初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之后,今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线的一次重要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传达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精神和刘延东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交流工作经验,研讨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的新要求新举措,听取意见建议。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贺信等多个场合,对高等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尤其是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对建设高水平大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等作出了重要指示。今年初,刘延东副总理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对下一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作出了部署。希望各位专家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结合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刚才,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张宗益、航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王振国、工程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陈以一、会计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高一斌等4位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分享了很好的经验,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听了很受启发。在此,我向4位专家以及长期关心支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每一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初,陈宝生部长在年度工作会上重点强调了两个原则:稳中求进、内涵发展。下面,我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专家组织作用谈几点意见。

一、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向内涵发展转型的新阶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内涵发展的不平凡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回顾这30多年的发展进程,大体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8-1999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框架。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主要仿效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设置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但没有实行学位制度,研究生教育不仅规模比较小,而且仅限于硕士层次。因此,高等教育体系既不完整,更谈不上开放。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为起点,以1981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为标志,迈出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性步伐。第一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从无到有,从封闭到开放,学士、硕士、博士的三级学位体系得到确立,高职、本科、研究生的三级高等教育格局得到确认。

第二个阶段,是1999-2013年,研究生教育从小到大,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从1999年开始,研究生教育开始扩招,研究生规模得到快速增长。自1999年至2013年,研究生在校人数从23.4万增长到179.4万,博士研究生在校人数从5.4万增长到29.8万。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为满足经济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得到较快发展,2013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37.1%。第二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从小到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快速增长,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基本齐全,学科布局基本覆盖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结构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基本建成了研究生教育大国。

第三个阶段,是从2013年开始,开始进入向内涵发展加快转型的新时期。2013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自此全面铺开,标志着研究生教育自此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四年多来,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确定了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服务需求、提高质量”。 “服务需求、提高质量”就是内涵发展。这条主线的确立,明确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方向、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线,这条主线已经成为事业发展的共识线和遵循线,这是近年来改革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是确立了专业学位培养的新机制。经过多年努力,基本实现了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地位平等、标准统一”的目标,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得到广泛认可,不再感觉“低人一等”。在培养模式上,专业学位更加注重产学结合,与行业需求、职业资格对接。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机制取得突破,明确了以“5+3”为主体的标准化、规范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行业企业及相关协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了应用型人才产学合作培养新机制,支持建设了一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三是构建了一个质量保障体系。2014年召开了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 “五位一体”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全面实施,建立了学位授权点强制退出机制,在2014、2015年专项评估中,共撤销了50个 “不合格”的学位授权点,95个学位授权点 “限期整改”,得到社会普遍肯定。此外,加大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力度,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出台《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逐步完善。

四是推行了若干重要改革。取消了多项行政审批和评奖事项,包括研究生院设置审批、国家重点学科审批、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和撤销二级学科备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等。着眼于存量结构优化,实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动态调整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2016年全国205个学位授予单位完成了动态调整,共撤销授权点576个、增列367个,共减少209个,既“瘦了身”,又“强了体”,既调整了存量,又优化了结构,工作效果超出预期。

五是启动了一项重要建设,就是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双一流”建设进一步凸显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目标,吹响了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冲锋号,将对研究生教育发挥高端引领和资源汇聚的作用。我们要认识到,建设一流就是提高质量,这是内涵发展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引领工程、示范工程。

六是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高校在世界大学排名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在论文和声誉指标方面进步显著。2016年,我国内地有24所高校进入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500强,800余个学科进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前百分之一,60余个学科进入ESI前千分之一。在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领域,一批高水平大学已经形成了持续做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的能力。

通过回顾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稳中求进、内涵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总基调。我们要不断强化内涵发展的思想共识、理念共识、工作共识。

二、内涵发展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艰巨的任务

内涵发展的新共识已经确立,内涵发展的新时期已经到来。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于新形势下,如何认识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深刻认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这条主线,如何在今后工作中贯彻落实这条主线。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聚焦内涵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期盼相比,特别是与内涵发展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多差距和问题。根本上讲,还是“需求”和“质量”两个问题。一是人才培养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没有需求,改革就没有方向,发展就没有目标,质量就没有标准。当前,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近年来,不同行业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向我们反映了高新科技、国际交流、社会信用、法治建设、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对于人才需求把握得并不准确。哪些领域人才紧缺、哪些领域人才过剩,在各学科、各领域我们究竟培养多少人才合适,这些都还缺乏针对性研究、科学性预测、系统性总结。二是人才培养质量还不够高。我们今天强调的质量,是更高要求的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下的质量,是全球人才竞争新态势下的质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新要求的质量。简单来讲,我国研究生教育与欧美顶尖大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正视这个差距,进而努力缩小这个差距。提高培养质量是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

第二,正确认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内涵

“服务需求、提高质量”是我们工作的主线,抓住了这个主线,就找对了内涵发展的方向。因此,必须深刻理解这条主线的内涵和外延,这是我们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前提。

一是“服务需求”站位要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常讲“服务需求”,这里的需求主要包括科研需求、职业需求、市场需求、区域需求、个人成长需求等多个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仅包括近期的现实需求,也包括长远的战略需求。要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深度转型、经济增长动能加速转换的关键期,创新已成为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问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主渠道的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大力开展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对接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已经全面部署推进,2016年底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明确要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快培育创新型技术领军人才。我们要加快制造业相关学科建设,加强校所联合培养博士生,深入推进工程博士试点,推动博士培养与国家重大项目有机衔接,支持行业企业参与研究生培养,推进产学结合,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人才储备。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去年,教育部发布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研究生教育要在积极参与该行动的同时,主动开展沿线国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培养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非通用语种、国别区域研究等高层次人才。要对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这个领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大有可为,也必须有所作为。要下大力气建设好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下大力气培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实的后备军。要对接“双一流”建设战略。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放眼国际知名一流大学,无不具有一流的研究生培养实力,无不以产出一流的研究生为重要标志。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带动研究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一流大学建设带动整体发展,一流学科建设带动重点突破,势必会带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综合实力提升。这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在“双一流”建设这场战役中,打好“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这场关键战斗。

二是“提高质量”视野要宽。“质量”不是个狭义的概念,决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科研水平、学生考试成绩等方面。我们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用更广的视角看待提高质量。数量与质量也不是截然对立的,“十三五”期间,研究生规模要适度增长,其中重点增加博士培养数量,这也是提高质量的必然要求。从宏观角度看,规模与结构是否合理,也是质量的体现;从中观角度看,学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机制也是质量的体现;从微观角度看,突出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是质量的体现。立德树人就是提高质量。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这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高培养质量,不只是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和准确把握立德树人和知识育人、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的辩证关系。因此,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质量的核心任务,也是内涵发展的本质要求。优化结构就是提高质量。从微观角度讲,高校要统筹好内部学科结构和培养层次结构,坚持特色发展。从中观角度讲,各地方各区域应当根据自身实际,统筹设计好本地区高校类型结构、人才培养结构。从宏观角度上讲,国家要优化学科结构,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协调发展;国家要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重视加强博士专业学位类型的增设和人数的增加,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满足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建设一流就是提高质量。“双一流”建设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推动我国高校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重要抓手和引领性工程。在“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引领下,各类高校应当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差别化发展,逐步实现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形成在“双一流”建设高校引领下的高等教育整体提升态势。学科建设就是提高质量。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学科专业内涵,以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从追赶到并行,从并行到领跑,都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推动学科专业内涵发展。

第三,贯彻落实内涵发展提出的新任务

今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联合颁布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研究生教育向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年的重点工作,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一、两个二”。“两个一”分别指一条主线、一本蓝图,一条主线是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工作主线,一本蓝图是落实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这“两个一”是事业内涵发展的“魂”。“两个二”分别指两个热点、两项改革,两个热点就是“双一流”建设和学位授权审核,两项改革就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和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试点。在落实这些重大任务过程中,必须坚定内涵发展的方向不动摇。

一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要在专业学位和博士两个重点有所突破。要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制度。要积极推进法律硕士、会计硕士、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改革。同时,我国现有博士专业学位类型少,招生人数少,涉及职业领域不够,这方面我们要认真研究论证,加大探索试点力度,以满足国家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要在博士培养改革上有所突破。博士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要统筹设计并实施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在招生“申请-考核”机制、资助机制、中期分流淘汰机制、学位论文评议和答辩机制、校所联合培养机制、与重大科研项目结合机制、与境外一流大学联合培养机制、博士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作重点探索、重点突破,争创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

二是全方位加强质量监督评价。质量监督评价是内涵发展的应有之义。要从上面、里面、外面三个维度加强质量监管。政府层面,要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学位论文抽检两项常态化工作为抓手,加强督促警示,完善退出机制;学校层面,要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大力推进校内信息公开,引导支持全校师生和社会共同监督,完善学风监管与学术不端惩戒机制,对学术腐败零容忍、严打击;外部层面,要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和专家组织在质量调查研究、标准制订、绩效评估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行业部门在需求分析、标准制订和专业学位质量认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空白,我们急需有关专家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三是学位授权审核要抓住“需求”和“质量”两个关键。学位授权审核是我国学位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入口第一关”。要紧密结合国家需求,以优化学科结构为重点,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实行按需授权,重点新增国家亟需领域的学位授权,控制社会需求不大、研究生就业困难的学位授权,引导学位授予单位主动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特色和优势。要旗帜鲜明地坚持质量标准。这次学位授权审核改变了过去以分配数量指标为主要方式的做法,严格坚持质量准入。改革的目的就是从入口把好关,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这是“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主线的必然要求,是从外延式增长转向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还要坚持扩大省级统筹,提升研究生教育对各地区发展的支撑能力。要试点放权部分高水平大学,自主开展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评审,进一步激发高校办学活力,这些举措也都充分体现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要求。

四是全面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统一思想认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好高校作为思想理论高地的作用,组织专家学者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解读,正面发声,主动作为。要强化导师责任。要明确导师是研究生立德树人的第一责任人,用高尚师德感召学生,人文情怀关爱学生,优秀文化培育学生,成为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抓好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育人的人作为重中之重。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又是高校思政课的战备库。要下大力气完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加大各学科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建设和教学力度。

三、内涵发展需要专家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历来具有依靠专家智慧、发动专家力量、听取专家意见的工作传统。我们有学科评议组和专业学位教指委两大专家组织,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年来,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并亲身见证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承担了制定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学位点专项评估、研究生课程建设调研、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等专项任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下一步,作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智囊团、推动者和实践者,希望专家组织进一步加强研究咨询的功能,在内涵发展的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希望进一步规划引领本学科的内涵发展。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成员都是各学科、各领域的佼佼者,站位更高,视野更广,在本学科发展中理所应当承担起先行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一要引领正确的学术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都鲜明指出了学术研究、学科发展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人才培养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要在本学科领域,尤其是哲学社会学科领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引领和带动本学科专家学者,建设好哲学社会学科,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培养可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要紧跟世界一流学术前沿。学科发展应当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学科评议组和教职委的专家学者,肩负着引领本学科发展的重要使命,要带头开拓学术视野,扩展学术领域,紧跟世界学术前沿,不断加强与海内外学术界的沟通交流,提升本学科的内涵发展、开放发展,积极应对国际科研、人才和研究生教育的竞争。三要带动学科整体水平提高。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要更加关注本学科整体发展,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开展研究,通过调研、资料收集和国际比较分析,对本领域学科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提出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建议。要利用所在单位学科的优势,搭建高水平学科交流平台,引领带动全国同类学科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二,希望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有关问题的研究。在座的各位都是本学科、本领域的行业专家,更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专家。开展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研究,不能仅依靠教育学专家,更需要具有培养研究生经验的各方面专家共同参与。在此我列举几个研究题目,供各位参考。一是研究生需求研究。刚才我也讲过,我们对于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才需求把握得并不准确,亟需这方面的研究支持。举例来说,我国现阶段到底需要培养多少博士,各行业、各领域培养多少博士合适,在某个行业专业学位需求多少,学术学位需求多少。大家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希望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本领域做些需求预测研究。二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学科评议组和教职委在标准制定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学位点申请条件、学位点合格评估标准等等。这些都是政府推动的标准制定工作,除此之外,我们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标准还有很多空白,还有一些不宜政府统一制定的标准,还有很多的工作空间。例如,课程建设标准、学位授予标准、一流学科质量标准、专业学位培养标准等等。我们非常欢迎专家组织和个人开展标准方面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支撑。三是学科有关问题研究。学科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也会与时俱进地发展。学科发展遇到了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思考、前瞻谋划布局、推动理论创新。例如,我们的学科目录如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哪些交叉学科已经具备成熟条件,我国还需要大力发展哪些新兴学科,等等。

第三,希望积极参与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学科评议组、教指委与其他专家组织不同,一方面是政府的“智库”,承担着政策研究、政策咨询、提出建议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也承担着指导本学科发展的责任,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下一阶段,希望学科评议组、教指委把握好内涵发展的方向,积极顺应改革、参与改革、引领改革。一是积极参与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希望各位专家,根据本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成长规律,结合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针对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和方法,特别是在研究生教育如何调动产业、行业等社会资源方面加强研究,指导、协助培养单位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工程、法律和会计3个教指委作为改革试点单位,积极有效地开展了试点工作。我们希望,其它教指委也要主动开展本专业学位类别的培养模式改革,以点带面,带动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二是积极参与学位授权审核改革。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已于3月启动实施。为做好学位授权审核专家评审工作,学位办不久前专门发了一个通知,对专家评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在评审过程中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履职尽责、严守纪律、严格把关,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全局出发,严格按照《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进行评审,确保学位授权质量。同时,对于省级学位委员会的评审邀请尽量给予支持,在评审中发挥好引导和监督作用。三是积极参与研究生课程建设。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研究生培养中的薄弱环节。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并于2015、2016年分别组织学科评议组对课程建设进行专项调研。经过认真调研,各评议组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下一步,希望各学科评议组按时完成调研工作,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编印《研究生课程发展报告》,研究出台提升我国课程教学质量的政策举措。

同志们,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精神,坚决落实“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理念,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的专家组织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主动作为,携手共进,共同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内涵发展的新征程!



关闭

版权所有 © 2012 全国资产评估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  电话:010-62288970 010-61776010

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邮箱:zcpgmsc@126.com 京ICP备17022401号

您是第位来访者